常青藤健康网 >疾病百科 > 疾病症状 > 肝胆湿热

肝胆湿热

肝胆湿热简介:肝胆湿热证为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失常所致的病证。常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,日久化热,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,影响肝胆功能所致。

    别名
  • 发病部位
  • 传染性
  • 治愈率
  • 多发人群
  • 相关症状
  • 并发疾病
    是否医保
  • 挂号科室
  • 治疗方法
  • 治疗周期
  • 治疗费用
  • 临床检查
  • 常见药品
  • 地榆槐角丸,龙胆泻肝丸,胆石通胶囊
  • 在线购药
疾病症状

疾病症状:

肝胆湿热症状诊断

  主要临床表现:

胁助灼痛胀痛,或胁下有痞块按之疼痛,目黄,小便黄,身黄,色鲜明如橘子色,发热,口苦,纳差,恶心呕吐,腹胀,大便或闭或溏,舌红,苔黄腻,脉弦数或弦滑。肝胆湿热以湿热内蕴,肝胆功能异常为特征。或阴囊湿疹,或睾丸肿胀热痛,或带下黄臭,外阴搔痒等。

疾病病因

疾病病因:

肝胆湿热疾病病因

  多为感受湿热之邪;

或嗜酒肥甘,化生湿热;或脾胃运化失常,湿浊内生,湿郁化热,湿热蕴结肝胆所致。即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,日久化热,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,影响肝胆功能所致。

疾病预防

疾病预防:

肝胆湿热预防

  少做过量的运动,少饮食刺激性的食物,保持生活规律,情绪稳定。

疾病鉴别

疾病鉴别:

肝胆湿热鉴别诊断

 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共同点

  1 病因相同: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多由感受湿热之邪,或偏嗜肥甘厚腻,酿湿生热所致。

  2 都有纳呆,呕恶,腹胀等脾胃症状。

  3 二者可有黄疸的症状。黄疸是由湿热熏蒸,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所致。二证如出现黄疸,皆为阳黄。

  4、望舌苔均为舌红苔黄腻湿热之象。

  二者的不同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:

  1 湿热偏重不同。虽然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之病因均为湿热,但湿热偏重不同。脾胃湿热湿重于热,湿的表现如肢体困重,纳呆,腹胀,大便溏泻表现明显。热的表现相对较轻。肝胆湿热热重于湿。热的表现如身热,口干,口苦,大便干结。小便短赤的表现明显,而湿的表现相对较轻。

  2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都有脾胃功能失调的症状,如腹胀,纳呆,呕恶。肝胆湿热产生上述症状是因为肝气横逆犯胃。脾胃受病,运化失健则腹胀,纳呆,呕恶。故脾胃症状相对较轻。而脾胃湿热是因湿热之邪蕴结脾胃,受纳运化失职,升降失常,致腹胀,纳呆,呕恶。故脾胃症状相对明显。肝胆湿热多兼有脾胃症状。而脾胃湿热则不兼胁痛,口苦等肝胆症状。

  3 肝胆湿热因湿热郁结肝胆,疏泄失职,肝气郁滞,不通则痛,故胁肋部胀痛不适,而脾胃湿热为脘闷腹痛症状,无胁肋胀痛的症状。且肝胆湿热有湿热下注的症状,如阴囊湿疹, 潮湿,睾丸肿胀,坠痛。或带下黄臭,外阴瘙痒等症状。脾胃湿热则无这些湿热下注的症状。

  4 从治疗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疗程来看,脾胃湿热的疗程较长。愈后较少复发。肝胆湿热虽疗程较短,但屡有发作。因脾胃湿热湿大于热,湿邪致病的特点是病程较长,故缠绵难愈。

疾病检查

疾病检查:

1.甲种胎儿球蛋白试验

甲胎蛋白(α-fetoprotein,AFP)是由590个氨基酸组成的一种单肽链糖蛋白,属于胚胎性蛋白,主要由胚胎时期的肝细胞和卵黄囊产生,胃肠道粘膜上皮也可产生少量。出生后AFP浓度即迅速下降,数月至1年内接近成人水平。其氨基酸顺序与人血清白蛋白有很大的同源性,而且二者的基因位于同一条DNA链上。正常肝细胞不产生AFP,而合成白蛋白。当肝细胞癌变后,AFP又重新表达。

疾病就诊

疾病就诊:

1、描述就诊原因(从什么时候开始,有什么不舒服?)

2、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?

3、有胁肋灼痛、胀痛、腹胀厌食等伴随症状?

4、是否到过医院就诊,做过那些检查,检查结果是什么?

5、治疗情况如何?

6、有无药物过敏史?

疾病治疗

疾病治疗:

肝胆湿热一般治疗

肝胆湿热西医治疗

  1.目前治疗肝病的药物多达100余种,但各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治疗,必须遵医嘱。不要滥用。如干扰素的治疗,只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急性或慢性丙型肝炎,它可阻断病毒的增殖,而终止肝脏炎症的发展,急性乙型肝炎或甲型肝炎不必用干扰素,以免造成药物和经济的浪费。

  2.淤胆型病毒性肝炎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。

肝胆湿热辨证论治

肝胆湿热中医治疗

  治法:利湿清热,清肝利胆。

  方药:湿重——菌陈五苓散;热重——龙胆泻肝汤。

  黄芩,大黄,枳壳,菌陈,金钱草,龙胆草,黄连等。

疾病护理

疾病护理:

疾病饮食

疾病饮食:

肝胆湿热饮食原则

肝胆湿热饮食保健

  食疗法:

  1、莲子30克(不去莲心),桅子15克(用纱布包扎),加冰糖适量,水煎,吃莲子喝汤。

  2、猪肝1付,菊花30克(用纱布包好),共煮至肝熟,吃肝喝汤。

  3、石膏粉30克,粳米、绿豆各适量,先用水煎煮石膏,然后过滤去渣,取其清液,再加入粳米、绿豆煮粥食之。

  4、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,梨2个,削皮切块,加冰糖适量,清水适量炖服。

  5、猪腰2只,枸杞子、山萸肉各15克,共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子熟,吃猪腰子喝汤。

  不适宜食物:

胡椒,龙眼肉,鹅肉,羊肉,鸡肉,醍醐,蚶肉,白酒,人参,鸡蛋,南瓜,榨菜、大蒜、肉桂、丁香、茴香、葱、韭、生姜等辛辣之品,糯米、大枣、荔枝等黏糯滋腻之物,马铃薯、豆瓣等易致胀气的食物,动物油、肥肉、狗肉、海鱼、虾子、以及黄芪、紫河车、黄精等补益之品。

  适宜食物:

田螺清热利湿、利小便,蚌肉清热,常食有清热利湿及止痛之效。此外,食用佛手、绿萼梅、猪肝、玫瑰、豆腐等,有疏肝、补肝作用。

↑ U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