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青藤健康网 >疾病百科 > 疾病症状 > 血厥

血厥

(血管运动失调性晕厥,脉厥)

血厥简介:血厥是寒凝血滞而厥。伤寒有手足厥寒,脉细欲绝,用当归四逆汤例,,本证只是手足厥冷、脉形细小两症,它既不同于阳微阴盛的四逆汤证的寒厥,亦不同于热深厥深的白虎汤证之热厥,而是属于血虚寒滞作厥。其辨证要点是,脉细欲绝,细为血少,由于血虚寒滞,不能荣于脉中,四肢失于血的温养,故手足厥寒.临床常见的冻疮、脱疽、痛经,属于本证范围。实践证明,凡此类病者,又多平素血虚,复感外寒之邪,气血被寒邪所遏,血行不畅而罹患本病。

    别名
  • 发病部位
  • 传染性
  • 治愈率
  • 多发人群
  • 相关症状
  • 并发疾病
    是否医保
  • 挂号科室
  • 治疗方法
  • 治疗周期
  • 治疗费用
  • 临床检查
  • 常见药品
  • 参麦注射液,人参养荣丸
  • 在线购药
疾病症状

疾病症状:

血厥症状诊断

   1.多见于青少年女性,或年老体弱者,或对颈部压迫有特殊敏感的男性。少数患者有家族史。

   2.具有恐惧紧张等精神刺激因素,如突见出血、伤残、手术,或晕针,或为剧烈疼痛,或处闷热、通气不良环境。或因突然改变体位,或为突然转头或衣领过紧、颈部受压等情况下突然发生。

   3.晕厥多在站立时发生,往往先有乏力、眩晕、眼前发黑、胸闷、心悸、耳鸣、摇晃、恶心等前驱症状。发作时面色苍白,四肢厥冷,出冷汗,站立不稳甚至昏倒,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丧失,历时约数分钟,无大小便失禁。

   4.病人平卧后,症状可迅速好转。发作后仅感疲倦乏力,不留后遗症。    5.发作时血压可短暂下降(收缩压下降,舒张压正常或略低)。除体弱者可有低血压外,一般无阳性体征,实验室检查亦无特殊异常发现。

疾病病因

疾病病因:

血厥疾病病因

  血厥指因情绪紧张、恐惧,或因创伤剧痛,或为年老体弱,或在突然改变体位等情况下,导致一时气机紊乱,脉络弛缓,清阳不升,脑失血养。以突然昏倒,面白肢厥,神识不清等为主要表现的厥、脱类疾病。

疾病预防

疾病预防:

血厥预防

  (一)实证

  [治法]活血顺气。

  [方药]

  主方通瘀煎(张介宾《景岳全书》)加减

  处方:当归尾12克,红花12克,山楂15克,乌药12克,青皮12克,木香9克,香附10克,钩藤15克,珍珠母30克。水煎服。

  (二)虚证

  [治法]补养气血。

  [方药]

  1.主方人参养营汤(陈师文等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加减

  处方:人参12克(另炖),黄芪30克,当归10克,熟地黄15克,白芍12克,五味子9克。水煎服。

  汗出肢冷、呼吸微弱者,可加熟附子12克、干姜10克。

  2.中成药参麦注射液(或生脉注射液),用20毫升加入25%葡萄糖液20毫升中静注,隔10~15分钟1次,连续3~5次。或以50-100毫升加入5%葡萄糖液或盐水250~500毫升中静滴,直至病情好转为止。

疾病鉴别

疾病鉴别:

血厥鉴别诊断

  1.心阳气虚证:

素体较弱,因神情紧张而突然昏仆,状如死人,身不动摇,默默不知人,目闭不能开,移时方醒,面色苍白,舌淡,脉细弱。温补心阳。

  2.血瘀气滞证:

突然昏倒,不省人事,牙关紧闭,面赤唇紫,舌红,脉沉弦。化瘀疏肝。

  3.脾虚气陷证:

时有眩晕,气短乏力,食少神疲,因神情紧张而突然昏仆,气下坠感,面色淡白,舌淡,脉弱。补气升提。

  4.肝气郁滞证:

胸闷胁胀,头晕心悸,喜叹息,因神情紧张而突然昏仆,脉弦。疏肝理气。

疾病检查

疾病检查:

疾病就诊

疾病就诊:

疾病治疗

疾病治疗:

疾病护理

疾病护理:

血厥一般护理

血厥护理

  【预防保健】

  1.平时要注意加强思想修养,遇事不要急躁,避免恼怒忧思等。

  2.对气血虚弱者,要注意劳逸结合,不要过度饥饿等。

  3.一旦厥证发生,应让患者平卧,注意保暖和安静。密切观察气息、脉搏、血压的变化。要保持呼吸道通畅,防止窒息。

疾病饮食

疾病饮食:

↑ UP